1月15日-1月24日,41位充满创业激情与创意奇想的青年集结在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参加由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主办的2025XbotPark智能建造科创训练营。我院同学王郅博和钱枷羽参营交流,充分展现了健行学子优秀的创新素养与青春风貌。
XbotPark机器人基地新工科教育负责人吴元庆为营员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设计思维课,引导营员通过合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从自身兴趣点出发,采用发散-收敛的设计思维钻石模型,确立未来一段时间的项目方向。
训练营中,每天也有不同的行业专家带来分享。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市场经理的伍乙礼,为营员展示了一张全面生动的建筑机器人生态图谱;万华普罗米董事长陈云金和CEO王强,分享装配式装修和传统装修的区别;长江学者、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智能建造实验室主任刘界鹏带来《模块化建筑》的分享,带领营员系统了解模块化建筑;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技术总监卢俊宇,从建筑业宏观认知、房屋建筑工程、城市更新三个方面,介绍建筑产业链的相关方、建设项目的运作周期、施工流程,并为营员讲解当下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市场变化,分析智能建造领域在其中可能存在的机遇;此外,还有APEX、幕墙安装团队的创始人,分享他们关于创业的所思所想。
除了智能建筑领域的专家,基地还邀请到了其他大咖。奇航科技创始人宋航宇分享从锁定机器人产业链条后端的数字化管理这一机遇、决心创业的心路历程,以及创业过程中在产品定义、用户调研等方面的经验。战略顾问、初创企业成长教练、具有十七年海外toB市场经验的蔡博,分享在创业过程中,遵循商业逻辑做好产品定义这一步的重要性。优秀准确的产品定义可以大大减少后期在产品推销阶段的难度。
营员纷纷表示,课堂上细致全面的行业科普、“接地气”的经验分享让他们受益良多。教室之外,为了让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营员能够在这些专业而繁杂的流程中,发现真实、潜在的创业机遇,XbotPark积极带着营员们在装配式基地和地下管廊进行现场调研。 在宽敞的装配式工厂和一眼望不到头的管廊中,营员在这里看到了大量已经生产完成的装配式预制构件,通过现场访谈,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并试图在其中寻找痛点。
结营仪式上,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总经理王曦同其他到场嘉宾为XbotPark科创营学员颁发了结营证书。所有参与结营仪式的师生进行合影留念,将这个难忘的时刻定格为永恒的记忆。
参与感想
在这次科创营中,建筑领域的专家们通过他们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以及热爱,一步步地带着我这类非土木专业的同学了解行业现状,使我们具备基本的行业认知。吴元庆老师耐心教授设计思维,不断迭代着我们的思维,为后续创业、市场调研、用户洞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整个训练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无非是小组作业。我们小组通过3天前期调研分析,综合行业专家建议,选择了“地下排水管道检测机器人”这个产品方向,并用剩下的7天时间,不断进行更加深入的桌面调研、痛点分析以及业内人士访谈,并完成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最终交出了一份颇为满意的汇报。
——健行学院2024级理工实验班 钱枷羽
参加 Xbotpark 智能建造科创训练营,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惊喜的奇妙旅程。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对智能建造领域全新的认知和深刻的感悟。训练营的课程丰富而多元,涵盖了从智能建造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这个初涉智能建造领域的小白,得以一窥其复杂而精妙的体系。我了解到建筑信息模型(BIM)如何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物联网技术又怎样实现建筑设备的互联互通与智能管理。这些知识就像一把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智能建造新世界的大门。实践环节是训练营的一大亮点。在实际项目中,我和团队成员共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从最初面对复杂任务时的迷茫,到逐渐找到方法、理顺思路,每一步的突破都让我充满成就感。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各自发挥优势,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我们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合作中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和默契。回顾这段经历,我感慨万千。Xbotpark 智能建造科创训练营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更激发了我对智能建造领域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它让我明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持续学习和创新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关键。未来,我将带着在训练营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勇敢地投身于智能建造的浪潮中,为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健行学院2023级智造实验班 王郅博